关于做好2022年春季蔬菜生产的指导意见

撰写时间
2022年02月14日 11:20:00
来源
十堰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
编辑
谢楠

各县市区蔬菜(食用菌)主管部门:

  当前正值蔬菜春季播种、育苗、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,为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,有序推进春耕春管春护工作,确保全年蔬菜生产工作开好局、起好步。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:

  一、总体要求

  全市蔬菜工作坚持“稳量、提质、添绿”发展基调,以保蔬菜供应、保农民增收和保健康安全为目标,加大蔬菜基地建设力度,着力在培优品种、提升品质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,全力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食用菌以“做强菌业、富裕菇农、走在前列”为目标,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、标准化生产、规模化发展、产业化经营、社会化服务,为我市由产量大市向产业强市转变奠定坚实基础。

  二、工作目标

  全市计划完成蔬菜春播面积50万亩,产量68万吨,其中早春播16万亩,产量22万吨,大春播34万亩,产量46万吨;完成各类食用菌8000万棒(袋),产量(鲜重)6万吨。

  三、重点措施

  (一)抓春播生产统筹

 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。把春播生产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,层层分解做实蔬菜春播面积和食用菌制棒数。抢抓有利天气,集中力量加快春播生产,如期达成全年生产任务的1/3以上。

  二是坚持结构布局。重点围绕中心城区供应蔬菜产业园、汉江生态蔬菜产业带和竹房绿色蔬菜产业带调优产业布局,优化种植茬口主供本地、优化栽培品种特色发展、优化生产品质降本增效,提升春播生产在全年的引领作用。

  (二)抓“四菜”基地提质增效

  一是建“四菜”标准菜地。依托市级蔬菜专项资金,开展设施蔬菜基地提档行动,新建改造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1000亩,重点对规模连片基地实施水肥一体化,装备绿色防控设施,减少农药化肥投入量,提高蔬菜产品“含绿量”。巩固提高现有露地蔬菜基地的水、电、渠、路配套水平,提升对洪涝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抵抗能力。

  二是创“四菜”品牌梯队。坚持“一县一特”,推进“区域公用品牌+企业产品品牌”双轮驱动模式,积极引导企业和经营主体做好商标注册及品牌管理,支持市场经营主体申报“两品一标”产品,做大做实“两品一标”增量,打造10个具有县域特色的知名产品品牌。

  (三)抓食用菌产业链平稳提升

  一是强化菌种供应链。扶持壮大本地有实力的菌种企业,积极对接省市内外香菇、木耳、珍稀食用菌菌种生产科研机构及经营主体,共建共享专业化菌种、菌棒生产基地,提高菌种自给率,实现香菇良种覆盖率达到95%以上。

  二是筑牢基地种植链。重点在房县、郧阳区、竹溪县、竹山县、郧西县等地建设一批生产效益好,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化生产基地,提高标准化水平,力争建成5-10个过百万棒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,打造20个食用菌示范重镇,夯实规模生产的基本盘。

  三是全力做好万亩羊肚菌产业。绷紧奋力冲刺结硬仗的这根弦,做好万亩羊肚菌产业最后阶段的疏菇、出菇、采菇及分类分级工作,为拟将召开的中国(湖北·房县)羊肚菌产业论坛奠定坚实基础,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提供有益借鉴。

  (四)抓服务指导防灾保产

  一是聚焦技术支撑。重点围绕蔬菜产业政策、品种更新、配套栽培技术、平衡施肥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内容,开展多层次、分类别培训,培育一批职业菜农、壮大一批典型示范户、造就一支“一懂两爱”农技队伍。继续着力搭建食用菌“四包”技术体系,由食用菌产业链专家团队统筹,组织市包县、县包乡、乡包村、村包种植户的现场服务指导,规范和提升栽培管理水平。

  二是聚焦绿色发展。坚持以科技促效益、以效益稳基地的理念,强化“三新”“两减”示范推广力度,重点引进、示范推广成熟、轻简、适用、高效的“三新”技术和“两减”举措,推进蔬菜产业由粗放经营向标准化生产转变。

  三是聚焦防灾减灾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落实落细极端天气防范应急预案。遇低温雨雪天气,及时加固棚体,采用多层覆盖预防“倒春寒”,露地蔬菜要及时排涝降渍、清沟排水,对因灾受损的基地,要及时抢修并补种快生蔬菜弥补损失。

  附件:2022年春播蔬菜、食用菌任务分解表

  市蔬菜产业发展中心

  2022年2月14日


2022年春播蔬菜、食用菌任务分解表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单位:万亩、万吨、万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