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府信息公开 > 政策法规及规章 > 相关政策

省农业厅关于今冬明春农业防灾减灾的指导意见

来源: 湖北省农业厅     |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 |     发布日期: 2017-11-16     |     [      ]

  各市、州、县(区)农业(畜牧兽医、水产、农机)局(委):

  根据长江流域气象中心2017年11月3日发布《长江流域重要气象报告》(〔2017〕第10期),预计2017年12月-2018年4月长江流域总降水量偏少;建议谨防长江中游可能出现的冬春连旱。根据预报分析,我省降水偏少1-3成。对此,省委、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,省委书记蒋超良、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黄楚平分别作出重要批示。省农业厅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迅速落实省委、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,立即召开专题会议,种植业、畜牧、水产、农机等行业负责人和专家一起商讨应对措施,提出如下指导意见:

  一、科学分析今冬明春农业灾害及影响

  根据《长江流域重要气象报告》(〔2017〕第10期),结合近年来我省冬春农业灾害发生情况综合分析,今冬明春我省极有可能发生以下农业自然灾害,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,甚至造成较大灾害。

  (一)低温雨雪冰冻灾害。发生严重雨雪冰冻灾害,小麦、油菜、露地蔬菜、茶叶、柑橘等作物易遭受冻害,特别是二高山以上茶园灾害较重;对畜禽越冬、水产苗种和成鱼越冬等均会带来不利影响,部分畜禽受冻。

  (二)冬春连旱。发生冬春连旱,对小麦、油菜等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极为不利,甚至给春耕生产带来极大困难,影响早稻育秧、整地和移栽。部分地方可能出现牲畜饮水困难。

  (三)动物疫病。2016年12月底至2017年5月初,我省禽流感发生,其范围之广、时间之长、影响之大,均为历史少见。今冬明春,依然存在发生可能,控制不好有流行风险。

  (四)农作物病害。小麦条锈病和油菜菌核病是我省夏收作物的常发性病害。小麦条锈病常年12月开始发病,3月上旬开始流行,油菜菌核病常年2月底开始侵染,2017年春季我省小麦条锈病大范围流行,油菜菌核病发生也较重,2018年3-4月这两种病害均有偏重发生的风险。

  二、加强防灾减灾技术指导

  (一)加强大田作物冬季田间管理,确保安全过冬。对于播种过早、群体过大、长势较旺的小麦,抢在越冬前每亩使用15%多效唑30-40克兑水50公斤喷雾,或用机械、石磙镇压,压旺保墒、保根促分蘖;对播种较晚、长势较弱的小麦,早施分蘖肥和腊肥,促苗转壮,提高小麦抗寒防冻力,确保安全越冬。小麦受冻后,及时喷施叶面肥促分蘖。旺长早薹油菜可在低温冻害发生前及时摘薹作菜用;油菜受冻,气温回升后抢晴摘除、清理冻叶冻薹。开春后,适时追施薹肥,一般亩施尿素7公斤左右,对于受冻田块按冻害程度适当重施。

  (二)加强蔬菜冻害防范,确保有效供给。露地蔬菜,开展浮面覆盖,用薄膜对红菜薹、芹菜、菠菜等叶菜类蔬菜进行浮面覆盖,确保不受冻。在冻害发生前,对达到上市要求的叶菜类蔬菜应及时采收,增加市场供应。温室大棚蔬菜,做好大棚抗压加固,确保棚膜覆盖严实;增设挡风防冻屏障,减轻寒流危害。适时增温,棚内温度长时间处在0℃以下时,夜间应采取盆火或炉火临时性加温防止冻害。

  (三)切实抓好柑橘、茶树防冻。积极采取培土保温、树干涂白、适当熏烟和地面覆盖等管理措施,提高土壤温度,保持土壤湿度,防止树体受冻,特别是幼龄果园、茶园要及时采取防冻措施。发生冻雨时,及时组织人工去冻除冰,防止压断枝梢。

  (四)加强畜禽饲养管理。遇低温寒潮,畜禽应圈养在栏舍内,并采取增暖措施提高栏舍温度,防寒保暖。做到干式清粪,降低湿度,保持地面干爽, 防止疫病发生。根据畜禽不同生长发育阶段,饲喂全价混合饲料,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,提高抗寒能力。对所有畜禽应供给温水饮用,在饮水或饲料中投放多维和抗呼吸道、抗肠道感染的药物,以增强抗病能力。备足饲料和草料,防止冰冻可能产生的饲料饲草供应和运输困难。做好防疫应急物资储备,强化疫情监测,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,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,确保畜产品安全。

  (五)加强水产养殖防冻工作。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低温天气,提前对池塘及虾稻连作稻田虾沟进行补水,提高水位,并保持水体有一定的肥度(营养度),防止苗种和成鱼冻伤;对于易形成冰封严重的水域,要及时做好破冰增氧预案,避免造成鱼类缺氧窒息死亡;尽早做好苗种场、工厂化养殖场等养殖设施设备的养护,做好防冻保温工作,保障亲鱼、成鱼、鱼种等安全越冬。早春时节,尤其应加强水霉病的防治工作。

  (六)加强农机养护防护。针对极端低温天气,指导和帮助农机手做好农机具防寒御寒。组织专业合作社、农户等对农机具库房(棚)、烘干机房、大棚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,及早做好防冻、保险加固,指导农户做好农机装备的停放、防冻维护、保养等工作。

  (七)及早谋划,科学布局春耕生产。按照贯彻“稳粮、优经、扩饲”的总体要求,坚持以水定种的原则,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布局,优化调整粮食作物结构。水源严重紧缺地区。如水利死角、尾水灌区或多级提水困难灌区,宜改水稻为玉米、红薯、高粱等旱地作物。水源相对紧缺地区。要算好水账,分析用水的保障率,宜水则水,宜旱则旱。对抗旱用水保障率较高的地区,采取合理茬口搭配,确保水稻应栽尽栽;对抗旱用水保障率较低、依靠提水保插保收的地区,尽早规划改种玉米、红薯、旱稻、豆类等耐旱作物。水源条件较好地区。稳定水稻生产,条件适宜的中稻区发展中稻—再生稻或粳稻。推广薯稻、豌豆稻、油稻再等高产高效、节水避灾种植模式。

  (八)因地制宜,大力推广节水技术。结合各地基础条件和农业特色,研究、示范、推广节水抗旱高效种植模式,因地制宜推行保护性耕作,抵御干旱,保护和恢复地力。一是推广土壤保水技术。提倡深耕细作,平整土地,采取耕作保墒或覆盖保墒的方法来抑制过量蒸发。推广秸秆覆盖、秸秆还田、增施有机肥等技术,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,提高土壤有机质,增加土壤保墒保水能力。二是大力推广工厂化育秧。工厂化集中育秧技术,可以有效防御低温烂秧、干旱等灾害,是重要的防灾减灾措施,各地应大力推广。三是推广节水栽培技术。水源条件不足地区可发展旱秧、旱育秧抛栽等节水育插秧技术。四是推广高效灌溉技术。改变现有大水漫灌和串灌等落后方式,采取科学的灌溉方法,有条件的地方示范推广喷灌、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。

  (九)抓紧建设,切实提高抗旱能力。对可能发生的冬春连旱,各地要高度重视,立即着手,抓好抗旱的准备工作,切实提高抗旱能力。一是储备水源。要充分发挥堰塘、池塘、灌溉沟渠的储水功能,储备抗旱用水。二是疏通沟渠。利用冬季农闲季节,组织人力、机械,清理疏通灌溉沟渠,确保有水能引、需水可灌。三是备足机械。组织技术力量,对涵闸、小型泵站、抽水机械等农用灌溉设备进行检修,开展维护保养,确保设施设备完好,关键时期用得上。

  三、强化措施抓落实

  (一)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。针对今冬明春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,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,切不可麻痹大意。要加强组织领导,周密安排部署,强化责任措施,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,确保农业生产安全,确保明年农业生产开局良好。

  (二)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合力抗灾。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,协调成立农业、水利、气象联合工作组,共同研判灾情,坚持水利、农业抗旱措施相结合,着力提高抗旱工作质量和效益,共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,共同抓好灌区设施的维修改造、加快“五小”水利工程建设,不断增强抗旱生产能力。

  (三)做好灾情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。各级农业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,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沟通,切实做好农业灾害监测,做好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,做到常监测、准预判、早预警,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,为党委、政府当好参谋。

  (四)加强宣传发动。加强冬春连旱和极端冻雨天气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减灾技术宣传,切实提高群众防范意识。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互联网等各种媒体,发挥手机短信、微信微博等媒介作用,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简明防灾减灾方法,切实增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抗灾救灾能力。

  (五)加强技术指导。加强抗灾技术指导,根据不同作物生育进程和土壤墒情,制定完善防范低温冻害、病虫害和抗旱技术方案。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查苗情、查墒情、查病虫疫情,指导农民科学抗灾救灾,确保技术到田。

  (六)全力抓好病害防控。坚持抓好小麦条锈病系统检测,适时开展普查,及早发现病害。坚持贯彻落实“见点打片、见片打面”的防控策略,发现中心病团施药防治周围一片;见到病团扩散成片全面施药防治。对油菜菌核病,一定要抓住关键时期,做到油菜初花期(10%现花)和盛花期(50%现花)两次施用保护药,防止病菌侵染。

  (七)加强应急值守,保证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处置。发生重大灾害时,严格按照要求,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,加强值班力量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,确保政令畅通。加强领导带班和值班备勤,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工作。特别是加强动物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处置工作,建立完善的处置应对机制,一旦发生突发事件,相关负责人要靠前指导,组织力量,及时处置,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。

  湖北省农业厅

  2017年11月13日


通知公告
供求信息
实用技术